我校国际科技合作打造开放新格局

时间:2017/1/5   来源:南京理工大学国际班

日前,学校接到国家科技部立项文件通知,我校电光学院戚湧教授主持申报的“分散式交通智能感知与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”、环生学院金明杰教授主持申报的“农业秸秆制取发酵工业用糖的生物炼制体系研究”和化工学院江晓红教授主持申报的“人工关节功能薄膜的等离子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”分别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”重点专项项目,项目立项总经费达1067万元。由此,我校年度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。

“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”重点专项属于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的组成部分,旨在通过统筹、整合中国产学研科技力量广泛、深入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,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,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共同推进全人类科技进步。

戚湧教授主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获批“分散式交通智能感知与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”项目。该项目通过与智能交通信息处理著名专家Yinhai Wang教授合作研发移动式与固定式交通传感器等组网及通讯系统,以机制设计理论为指导的主动式城市路网交通流管理和控制系统,以e交通学位支撑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,均衡分配交通流量,促进区域交通诱导和控制效益的最大化。该项目是我校迄今获批经费最多(国拨440万元)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。

金明杰教授主持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获批“农业秸秆制取发酵工业用糖的生物炼制体系研究”项目。该项目通过与生物炼制领域领袖人物Bruce Dale教授的合作,推动我国秸秆生物炼制水平的快速提升,制取廉价的可发酵糖,为发酵工业提供广泛的原料支持,促进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,在制止秸秆焚烧、保护环境、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江晓红教授主持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合作获批“人工关节功能薄膜的等离子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”项目。该项目通过与白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Rogachev A.V.教授十多年来的深入合作,针对人工关节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表面改性,从理论上深入探讨薄膜成分、结构、厚度对植入体性能的影响,完成力学、摩擦学、生物相容性和局部抗菌性的评定,最终实现功能一体化的系统集成。

近年来,随着对外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多和深入,我校连续获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;除上文中刚获批的3个项目之外,我校目前还有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在研项目1项(中国-法国,中方负责人:王浩平)、进入预算评估并待正式批复的重点专项项目1项(中国-以色列,中方负责人:郝青丽)。我校的合作国家已经由传统的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新加坡、韩国等,拓展到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南非、以色列、塞尔维亚、马其顿等,合作区域不断扩大,形成了不断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。

以此为良好开端,我校国际科技合作将在“十三五”期间打造开放新格局!